孙修顺 国际海运新强人

新加坡是个小国,但在海运服务方面却是个大国。七年前才在新加坡落脚的韦立国际集团,

预计五年后的货轮运载量将达5000万公吨、营业收入则可再翻倍至10亿美元。率领集团成为国际航运新军的孙修顺,他是如何逆势崛起?

韦立国际集团(Winning International Group)总裁孙修顺是科班出身的国际海运新强人,与“海”共舞近30年。

上世纪80年代,年仅20岁的孙修顺从中国南京海员学校船舶驾驶专业毕业,被分配到青岛远洋运输公司工作,在船舶和海上工作了八年,让他经历了人生第一个成长和磨炼期。30年前的中国,海员和国际海运能和外部世界接触的机会并不多。回想当年航海的日子,孙修顺说:“我渴望了解外部的世界,常常梦想着驾船远航,追逐自己的梦想。八年的航海经历,去过世界上无数个国家和港口,打开了视野,看到外部不同的精彩。1985年当船只靠岸时,我在新加坡虽只逗留一天,对岛国却有了深刻的印象。”

1992年,青岛远洋把他从海上调到陆地单位工作,他开始了另一番不同的职业经历,也有机会亲身参与航运业务的经营,学会如何揽货、开拓市场、联系港口和货主,速遣船舶等等,更深深体会到海运业的乐趣和辛苦,从此对海运事业一直乐此不彼。他表示,冥冥之中似乎有个召唤,一直引领他要在海运领域开创出一番事业,有所作为。

辞去国企工作自己创业

10年后的2002年,孙修顺勇敢跨出人生重要的一步,毅然辞去收入不错的国企工作,开创自己的事业。他在香港成立韦立航运,从最开始的航运经纪人做起,为货主提供航运服务,慢慢积累第一桶金。

他说:“经过多年不断努力,创建自己的公司,从租船运输做起,再到拥有自己的船队,建立自己的船舶管理和经营团队,一步一步走来,体味了创业的艰难,历经了人生的酸甜苦辣,堪称是历经风雨,终见彩虹。”

从韦立航运初创,到2010年在新加坡成立韦立国际集团,韦立从最初的一家单一的租船经营公司,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涵盖租船、船东与船舶管理、资源开发与贸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。

集团的核心业务是航运与综合物流服务,多方开展上下游和周边业务,进而建立多元盈利模式,稳固集团发展。今日,集团业务大略分为三大部分:

一、租船运输:

韦立集团起步于船舶租赁,逐步建立“韦立船务”品牌。

目前集团旗下控制的船舶平均为50艘,在印度尼西亚至中国资源运输航线,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承运的货种包括土矿、铁矿、镍矿、氧化铝、煤矿,以及建厂设备等,承运货量从2004年的300万公吨增至2012年的3000万公吨,增加10倍。集团的航线不但覆盖亚太地区,而且远达南美洲及非洲,现在还在不断扩大。

二、船舶经营:

韦立集团从2007年开始以合营船舶方式进入船东领域,两年后即发展自己的船队,购置二手船舶,兼制新船。今日集团的运力超过200万载重公吨,13艘海岬型船,两艘新造超灵便型船。

三、提供综合物流配套方案:

韦立集团的终极目标是为企业货主解决海运物流的瓶颈,提供综合物流配套方案。海上浮吊作业是韦立航运特色之一,公司目前拥有30条浮吊,用于印度尼西亚海上锚地装运出口矿产,有效解决了当地缺乏基础港口的问题。几年前,韦立国际与中国魏桥集团、印尼HARITA集团在印尼合资建设的氧化铝厂,负责建厂设备物流、生产物流码头配备建设。

韦立集团处理的货运业务量非常大,每月的货运量超过400万公吨,基本上印尼出口到中国的铝矾土95%货运量都是由该集团承运,因此仅仅依靠15艘自有船舶是远远不够的,集团大概每个月还会固定租用四五十艘船舶负责承运,以确保中国客户的运输需求。

2006年,韦立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亿5000万美元,今年估计可达4亿美元。谈到未来的发展大计,孙修顺满怀信心地表示:“我们目前的运力规模已经达到200万载重公吨,我们希望未来五年不断更新自有船舶运力,适时发展船队增添船只,使船型结构合理,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,货运量预料将随之稳步增长,五年后的货轮运载量料将达5000万公吨,营业收入则可再翻倍至10亿美元。”

四次创新战略见成效

为了保持“低成本、高效益”的策略,孙修顺强调“创新”的重要性。他说,创新是每个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,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,创新来源于日常的观察与思考。至于韦立集团能够有如此大的规模和飞跃,主要归结于四次创新战略:

一、2004年末,孙修顺与印尼发货人大胆提出从码头装货扩展到锚地装货的方式,避免船舶搁浅、装卸受限的问题,使印尼铝土矿的出口量大大增加,工作效率迅速提高,海运物流成本随之降低。

二、经观察和研究,孙修顺决定另订制14个船用抓斗,从中国运到印尼装货锚地,从此租赁船舶的选择范围扩大,货运量也随之增加。

三、通过探索和实践,孙修顺引进浮吊到锚地装货,改变传统装船工艺,大大提高装货效率,降低了海运成本,是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大突破。

四、2008年金融海啸导致世界经济滑坡,直接影响了全球的货运量,中国航运业的运输需求萎缩,运价急剧下跌。 中国国内众多收货人陆续停止了对铝矾土的进口,很多中小型航运公司纷纷卷款逃避,整个航运市场出现一片慌乱惨淡的景象。

孙修顺审时度势,立即和印尼发货人组建共同联盟,在不收取海运费和货价的情况下,保持矿区最低限度生产,充分利用剩余运力,把铝土矿从印尼运到中国,在中国港口海关保税存货。一方面避免了运力的浪费与搁置,减少了货物在装货港的积压,另一方面把货物运到中国港口进行保税,为经济复苏做好积极准备。这一策略,让公司顺利躲避了经济风暴,没有遭受过多的经济损失,也提高了韦立集团在业内的知名度与信誉,并为日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韦立航运获新加坡当局表彰

韦立集团于2006年在新加坡落脚,2010年成立新加坡集团公司。

新加坡是个小国,但在海运服务方面却又是一个“大国”。设在新加坡的国际航运公司有上百家,属于中资企业的大概有数十家。

孙修顺说:“地处国际航运优势地理位置的新加坡,拥有发展航运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新加坡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支持航运企业,也为航运企业在此落地生根、发展壮大提供了优渥条件。韦立一路走来,顺风顺水,见证了新加坡确实是个发展航运业的风水宝地。”

今年4月,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授予韦立航运“海运海事优惠计划-国际海运企业(MSI-AIS)”奖项。除了享有船舶运费等收入的免税优待外,韦立航运的表现和贡献也获得新加坡当局的特别认可。

现年49岁的孙修顺指出,新中两地经营航运,各具优势,条件互补。在中国经营的韦立,把重点放在开拓客源、开发市场,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客户关系。新加坡航运服务业发达,人才济济,法律制度健全,韦立在此专注经营,维持了与国际航运的完美对接,为集团的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专业服务。尽管两地的税收制度不同,然而集团在新加坡获得10年MSI-AIS税务豁免,客观上为集团的经营减轻了很多压力。

航运业本身,尤其是船舶在海上营运,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,存在很多未知数,韦立尽可能将这些未知数变成已知数,把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变为可控或者可避免的因素,尽力保证船舶的运营安全。

孙修顺说:“从事航运这个行业,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。在公司运营中会遇到各种困难,但是每当困难得到解决,我都会总结经验教训,汲取新的知识,在未来的工作中引以为戒。”

金融风暴后逆势崛起

十多年走来,孙修顺难免面对压力和挑战,经营航运也常面临许多风险和考验,包括政治经济层面、外部和系统内部的风险。

他说:“2008年金融风暴过后,航运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,瞬间从巅峰摔到低谷。随着市场波动,长期低位徘徊,很多航运企业难以为继,面临巨大亏损,有的支撑不下去,纷纷关门倒闭。我们能够在业界屹立不倒、逆势发展,依赖的不仅是创新的经营和操作模式,也随之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并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保障,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上下游的客户保持着合作共赢的关系。赢得客户的信任,就能拥有充足货源,有货源,业务量就会持续不断,这是公司稳步前进的基础和源泉。在这个过程中,每取得点滴的收获,都会带给自己快乐。”

2007年是国际航运的黄金年代,而随着金融海啸来袭,国际贸易立即萎缩,货运船只供过于求,远洋货轮的市场价格大幅下跌,有的从上亿美元跌到仅值两三千万,有的从五六千万美元跌到不足1000万美元。韦立国际的船舶都是在2008年船价大跌之后购入,这就是孙修顺所说的“低成本”,也是为何韦立是从逆势崛起,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航运的新生力军。

虽然孙修顺潜心打拼事业多年,工作繁重,经常奔波在中国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地,但是他的生活并非全被工作充斥、枯燥乏味。工作之余,他有诸多爱好,尽量保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良好状态。

在生活方面,孙修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,他一家四口过着温馨的生活。平日他喜爱阅读各类书籍,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丛书最让他着迷。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,他参加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亚太EMBA硕士学位课程,聆听管理大师的教诲让他受益颇多,更坚定了他打造创新学习型企业,秉持终身学习的信念。

在公司方面,孙修顺要把企业塑造成具有“关爱”文化的场所。他经常为员工及其家属组织活动,例如进行环绕麦里芝蓄水池步行、打羽毛球、保龄球等,以锻炼身心及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。

地处国际航运优势地理位置的新加坡,拥有发展航运业得天独厚的条件,新加坡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支持航运企业,也为航运企业在此落地生根、发展壮大提供了优渥条件。韦立一路走来,顺风顺水,见证了新加坡确实是个发展航运业的风水宝地。(联合早报)